暑假进度条已拉过大半,你家是否正悄然上演这样的情景:孩子抱着电子产品不撒手,家长眉头越皱越紧,唠叨逐渐升级成“紧箍咒”?温馨的亲子时光,似乎正被“相看两生厌”的微妙气氛所取代。“假期过半,往往是亲子关系面临挑战的关键节点。”普陀区初中心理高级指导教师、上海市江宁学校心理教师齐越一语道破亲子“困局”。“长时间密集相处,生活习惯差异、期望落差等都会让家长焦虑升级,让亲子关系‘摩擦’不断,家庭的氛围从融洽变得有点‘针锋相对’。”
为此,齐越开出亲子“修复处方”:每天设置专属的“无批评”时间、渐进式地调整作息,让最后两周的假期成为亲子关系升温的“加油站”。
按下“情绪缓冲键”
“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,承认这种亲子关系倦怠感非常正常,不必过度自责或指责对方。”齐越说,破解困局第一步就是要理解与接纳彼此情绪。她建议亲子双方坦诚沟通,识别各自的“情绪触发点”。“家长最受不了孩子熬夜、房间乱如‘战场’;孩子则最反感无休止的唠叨和过度干涉。关键在于非指责地表达。”
当冲突一触即发时,齐越推荐一个简单法宝——“暂停键”策略。“家长或孩子不妨直截了当地表明,‘我现在有点生气,需要冷静10分钟’,一句话可以为双方赢得宝贵的情绪缓冲空间,避免在顶点争执,让小事演变成家庭风暴。”
设“专属积极时间”
如何让紧绷的弦松弛下来?齐越建议,调整互动模式与期望。“暑假不是第二个学期,更非军事化训练营。允许孩子有自主安排的时间,也允许家长拥有自己的‘喘息空间’。”
“家长可以重建边界感,明确电子产品使用时间、家务分工、作息底线等家庭规则,但执行时要保持温和而坚定,尊重孩子逐渐增长的独立需求。同时,家长要转变挂念,变监督为陪伴、支持,减少命令和唠叨,增加共同活动的质量,可以一起探索城市角落、完成一幅拼图、学会一道新菜。”她建议,每天创造一段“专属积极时间”,让亲子关系保鲜。“哪怕只有15分钟,放下手机,放下任务,放下评判,纯粹地聊聊天、玩个简单的小游戏。这段时间里,只关注彼此的感受与联结,不批评,不提要求。”
作息调整拒绝“急转弯”
开学已进入最后两周倒计时,身心调整刻不容缓。齐越说,生理调整的核心是“回归规律作息”,而且必须“温和渐进”,不能“急转弯”。“从现在起,每天比前一天早睡早起15-30分钟,像上发条一样,逐步向开学作息靠拢。固定起床时间,哪怕在假期最后阶段也至关重要,它是稳定生物钟的锚点。”
她提醒家长要重视早餐和日间运动。“白天充分活动,尤其沐浴阳光,有助于减少萎靡,提升夜间睡眠驱动力。”同时,睡前一小时务必减少电子屏幕蓝光和剧烈刺激,“营造宁静的入睡环境,是送给孩子新学期的最佳礼物”。
与此同时,面对“收心”焦虑,齐越建议家长“温和开启开学话题”。“与其质问‘作业写完没’,不如和孩子聊聊新学期的新老师、有趣的课程、想念的同学,甚至鼓励列一份‘开学期待清单’——不限于学业,社团活动、朋友相聚都可期待。要让孩子明白,从放松到专注的轻微焦虑感是正常的,这恰恰说明身心正积极切换状态。还可以一起回顾暑假收获,细数假期中的快乐、完成的事项、学到的新技能。家长及时肯定孩子任何细微的努力与进步至关重要。”
“最后两周,家长自身状态是关键参照。”齐越特别提示,家长要以身作则,调整自身作息,减少熬夜刷手机,沟通时善用“我信息”。
长征镇爱心暑托班
一份实用的暑假倒计时“身心学业调整指南”
普陀区初中心理高级指导教师、上海市江宁学校心理教师齐越
循序渐进,温和调整,重在恢复节奏和建立信心。
1. 生理调整:回归规律作息 (重中之重!)
渐进式调整:从现在开始,每天比前一天提前15-30分钟睡觉和起床,逐步向上学作息靠拢。避免开学前一两天的“突击早睡”。
固定起床时间:设定一个相对固定的起床时间(即使暑假),有助于稳定生物钟。
重视早餐:逐步恢复规律的三餐时间,尤其保证营养早餐。
增加日间活动/运动量:白天充分活动(户外运动最佳)有助于晚上入睡,减少白天昏沉。
减少晚间刺激:睡前1小时避免剧烈运动、电子屏幕蓝光(手机、平板、电视)、过于兴奋的活动或讨论。营造安静、舒适的睡眠环境。
2. 心理调适:缓解焦虑,建立期待
温和开启“开学话题”:以积极、好奇的方式与孩子聊聊新学期(如新老师、新课程、想见到的同学、想达成的目标),避免制造压力(如“你作业写完没?”“开学看你怎么办!”)。
“开学期待清单”:鼓励孩子列出新学期期待的几件事(不限于学习,可以是社团、朋友、活动等),聚焦积极面。
接纳“收心”的焦虑感:告诉孩子(和家长自己),从放松状态切换到学习状态感到轻微焦虑和不适应是正常的,是身体和心理在适应变化。
回顾暑假收获:和孩子一起总结暑假的快乐时光、完成的事情(哪怕很小)、学到的新技能,增强成就感和结束假期的仪式感。
家长保持情绪稳定:家长的焦虑很容易传递给孩子。家长自己也要调整心态,对新学期保持平常心和积极期待。
3. 学业准备:梳理规划,找回节奏
检查作业进度:温和提醒孩子梳理各科暑假作业完成情况,制定剩余两周的合理计划(平均分配,避免最后几天突击)。强调完成的质量和过程的意义,而非仅仅“交差”。
知识温和“热身”:鼓励孩子每天花少量时间(如30-60分钟)进行“学习热身”——
翻看上学期的笔记或错题本,唤醒记忆。
预习新学期前几章的基础内容(看目录、浏览引言),建立初步印象即可,不必深入钻研。
进行一些轻松的阅读(课外书、杂志)、练字或计算练习,找回“学习的感觉”。
整理学习环境:和孩子一起整理书桌、学习用品,添置必要的文具,营造一个整洁、有序、有准备的学习空间,暗示“学习模式”即将开启。
设定适度目标:引导孩子为新学期设定1-2个具体、可衡量、可实现的小目标(如“第一周每天认真完成作业”“主动举手发言一次”),增强掌控感和动力。
【给家长的特别提示】
1. 以身作则:调整自身作息,减少熬夜刷手机等行为,为孩子树立榜样。
2. 沟通方式:多用“我信息”表达感受和期望(如“我看到你还没开始作业,我有点担心进度赶不上”),少用指责性语言(如“你怎么这么懒!”)。
3. 聚焦解决方案:遇到问题时(如孩子拖延作业),与孩子一起讨论“我们现在能做点什么来解决?”而非停留在抱怨。
4. 看见努力与进步:及时肯定孩子在调整过程中付出的任何一点努力和取得的进步(如今天早起了10分钟、主动整理了书桌)。
5. 保持耐心与弹性:调整需要时间正版炒股软件,允许有反复。保持耐心,灵活应对,避免因小挫折引发大冲突。
永兴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